在真空中,高于再結晶溫度時只施加不大的壓力,就足以使相接觸的焊件接合如果連接區(qū)域擴散開,并具有體積特性時,則就獲得了連接的可靠性和強度。真空擴散焊時真空度只達到5×10-4乇,被焊零件周圍氣氛的低純度為99.999987%時已能獲得良好的結果。
用這種焊接方法,可以連接具有不同硬度、強度、相互潤濕的各種材料,其中包括異種金屬、雙金屬真空擴散焊,早是用于前蘇聯的軍事上。蘇聯解體后,俄羅斯,烏克蘭繼承了這個技術。我國的軍工單位、軍事類的研發(fā)部門也因此擁有這個技術。

雙金屬真空擴散焊的生產方式成本較高,主要原因是生產效率較低。一般都是一爐一爐在生產,一爐的生產時間長。真空擴散焊的技術參數也比較多(氣溫,濕度,加熱溫度,各階段的加熱保溫時間,壓力,加熱方式,工件位置,工件變形參數。。。),對整個技術團隊的要求高。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沒把握好,就會報廢。
按爐的較低的生產模式,高技術要求,成本就必定高了。
但雙金屬真空擴散焊的產品,有其獨到的高性能高質量優(yōu)勢:結合強度高,產品密度提高。因此,航空航天、軍工一直在采用這個技術。
真空焊接爐生產成本高,加溫加壓工裝設備、真空設備等等投入大,因此民用產品采用這個工藝就少。比如要把銅焊接到鐵上,一天需要生產一萬件,即使是長寬高10CM的小零件,一爐也就裝30--50個頂天了。你至少得有100臺真空擴散焊接爐,一臺真空擴散焊接爐,投入200萬,總共就2億的投入,還得一堆員工看設備,技術員調參數。 都是成本。